地图搜店 | 3G版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首页
本地资讯
求职招聘
房产频道
同城交易
微分享
审美年代
[ 编辑:张家界信息 | 时间:2016-01-24 10:02:18 | 浏览:632次 | 来源:阜阳城市周报 | 作者:王俊杰 ]


 她是大陆极少数最多产却又能不减损作品质量的顶尖作家之一,虽起于寻根文学,但读过她作品的都能明显感觉到,她的文风、叙述、故事之平易近人。

   小说家王安忆去年获得“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”。谈论王安忆似乎永远不是个适切的选择,她是大陆极少数最多产却又能不减损作品质量的顶尖作家之一,虽起于寻根文学,但读过她作品的都能明显感觉到,她的文风、叙述、故事之平易近人,拒斥现代主义的形式实验,甚至有的作品渗透着明显的共和国儿女的气质(如《纪实与虚构》,这或许源自于母亲———革命年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言传身教),但自成一派,并不沦于教条。

   三十年创作不绝,水准不堕乃成为她写作观与文学观的深厚生命力的佐证———一种写实主义的胜利。

   而她的同代或者稍晚一世代的大陆作家,虽然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占据着华语文坛的席位,但大部分都已完蛋了(代表如莫言、余华),仅就这一点,王安忆就值得我们敬佩。

   王安忆自承小说创作最得益于旧俄文学,托尔斯泰、陀思妥耶夫斯基、契诃夫,这些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浸染着俄罗斯的苦寒之气,却也因此获得亘古不朽的生命张力。

   王安忆作为这一伟大传统的继承者,透过一部部相当写实的小说(如最著名的《长恨歌》),守护着人类自古迄今的那些已经凝华了的古老价值,只因她相信永恒真理的存在(说来有趣,这是一流作家和末流作家都可能体现出来的面貌)。我还记得她对雨果小说的看法———“雨果向我们描绘的,是个永恒的世界,或叫灵光的世界”。可以说她召唤的,也是这样一种灵光,古典的灵光。但这灵光的作用,如果说是救赎,也未必不可以说是遮蔽?

   现实主义文学向以描写小人物见长,王安忆自然也不例外,只不过她将这些人物命名为“时代的隐居者”(见其中篇《隐居的时代》),戴一个现代社会的帽子,内里却依旧是古典的。

   时代的隐居者,存活于大时代、大一统政权的缝隙之中,隐居在共和政权的背阴处(真的可能?),但也因为如此,保留了最基本的一点自由,从这点自由里生根发芽———一种掩埋后的重生。这种美学观说理想也好,浪漫也罢,就像数十年前的湘西之子沈从文,总是留下了一点拯救之光,以叙述抵抗现实。所以,与其说王安忆在批判什么,不如说她升华了什么。

   即使这个时代再怎样荒凉残酷,但有了审美的眼光或灵光,都可以化为“隐居的时代”,而无论好时代坏时代,事物总是残酷而又辩证地存在着,因此也就可以命名为“审美的时代”,家族、漫游、战争、天人交战、迷惘和追忆都将为这审美时代所容纳。就像《长恨歌》(至今我仍认为它是中国最好的言情小说之一),王琦瑶的前半生多么绚烂,但最终还是被庸俗拮据的家庭生活和牌桌上的闲言碎语消解。而那个结尾,孤身的王琦瑶被溜进家门的小偷杀死,太令人无语么,还是太真实———即使灿若交际花,也可以死得很庸俗,活该而又残酷至极的庸俗。

   而在审美的眼光下,王安忆生动地写下王琦瑶的几段情爱,那似乎已属余韵,她临死前苍凉的眼神已无力重看到那速朽在现代社会的、她那精彩的一生———她是个俗人,她不是安娜·卡列尼娜。

   就像一部老上海的沪语长片,就算有多少精彩的局部,也只有尘封在审美的耿耿长恨中。

分享到:
】 【打印繁体】 【投稿】 【关闭】【评论】 【返回顶部
[上一篇]阜阳籍的开国将军 [下一篇]老舍靠“写稿子挣碗粥吃”
评论
称呼:
验 证 码:
内容:
相关栏目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